你所不知道的臨水宮
說到古田臨水宮祖廟,估計古田人都能說出個一二三,那我們就來說一說你所不知道的臨水宮。
歷史——臨水宮的前世今生
眾所周知,古田縣建縣于唐開元二十九年(741年),至今已經(jīng)有1200多年,是實至名歸的千年古縣。那么古田縣是什么時候開始祭祀臨水夫人的,臨水宮又始建于何時,現(xiàn)在臨水宮又是何時所建?帶著些問題,我們一起尋找臨水宮的前世今生。
唐·初創(chuàng)
據(jù)史料記載,“唐貞元八年(公元792年),邑人建廟古田臨水祀陳靖姑,其神跡遂流傳八閩。”而臨水夫人陳靖姑生于唐大歷二年(公元767年),當時古田縣已經(jīng)建縣,逝于唐貞元六年(公元790年),翌年邑民便建祠祭祀,夫人生前救產(chǎn)、護胎、佑民,深受愛戴,由此可見。
宋·升華
從唐時初創(chuàng)到南宋年間,臨水夫人信仰一直是民間信仰,并未得到官方的認可。一直到南宋淳祐年間(公元1241年—1245年),時任福州知州的徐清叟以陳靖姑救產(chǎn)靈跡奏請于朝,朝廷敕封陳靖姑為“崇福、昭惠、慈濟夫人”,并賜“順懿”,臨水夫人信仰開始列入祀典,隨著朝廷的敕封賜額,臨水宮開始大規(guī)模修建。
元·奠基
元朝作為草原民族建立的朝代,對中原文化破壞極大,但是唯獨對宗教特別寬容。元延祐二年(公元1315年),掌管天下道教事務的玄教院道官玄教大宗師吳全節(jié),派弟子王既明“往主夫閩臨水廟神之祠”。古田臨水順懿廟首次由國家道教機構派道官駐宮任主持;臨水宮的整修增建也隨之開始。據(jù)張以寧《順懿廟記》記載,此次整修增建計重修儀門、前殿、后寢殿、梳妝樓、下馬亭、飲福亭;增建內(nèi)外香亭和神祠、生成宮各一。到了元至正八年(公元1348年),臨水宮整修竣工,景象壯麗巍峨,為后來的臨水宮宏大規(guī)模奠定了基礎。
明·修葺
據(jù)史料記載,明成化二十年(公元1484),臨水宮大規(guī)模修葺,駐緣道士陳福海倡捐抱鼓石一對置于儀門前。對,就是現(xiàn)在臨水宮儀門前的那對抱鼓石。再就是嘉靖年間修建了梳妝橋、萬歷年間修建了百花橋。
清·重生
清代,臨水宮可以算是劫后重生。光緒元年(1875年),臨水宮遭受火災,廟中古跡損毀。光緒二年始重修,至光緒十二年竣工,歷時十年,方有現(xiàn)在我們所見的重山疊嶂、劍角崢嶸。也是這次重修,確定了現(xiàn)在臨水宮祖廟的布局與規(guī)模,分別是儀門、戲臺、拜亭、正殿、后殿、鐘樓、鼓樓、太保殿、婆姨殿、葛夫人殿、梳妝樓、三清殿。
說完了臨水宮的前世今生,接下來我們來說一說臨水宮的那些與文物有關的傳說。
儀門·斜與蛇
臨水宮是仿唐宮殿建筑,既然是宮殿建筑,不是應該像新請香大殿一樣,儀門立于正面,為何臨水宮祖廟的儀門是側面,而儀門內(nèi)的臺階是斜向上的?
古田人民都知道,古田方言,斜與蛇音相近。而臨水夫人斬白蛇救萬民疾苦,因怕白蛇再禍害人間,坐化于蛇首得道升天,意為永鎮(zhèn)白蛇。邑人感其恩德,遂在修建廟宇時將儀門修于側面,修斜向臺階,因“斜”、“蛇”近音,以紀念臨水夫人功德。
臺階·十八與二十四·逃婚學道與辭步隱歲壽
臨水宮正門至臨水宮儀門平臺共計有兩段臺階,第一段為十八階,第二段為二十四階,中間間隔一個平臺。正常宮廟臺階都是逐階而上,為何臨水宮的臺階要有這樣的制式呢?這就要從臨水夫人學道與得道說起。
相傳,臨水夫人陳靖姑自幼聰慧端莊,信奉觀音,她父母十分喜愛這個女兒,在她尚未及笄之前便為她定了親,但陳靖姑立誓侍奉觀音,終生不嫁。父母不允,靖姑便逃婚出走,得神人指點拜入閭山許真君門下學法。十三歲至閭山學法,十五歲學成歸來,因感父母的慈愛親情,為消除父母對自己婚事的擔憂,十八歲時陳靖姑嫁至古田,至今古田女孩不在十八歲這年結婚的習俗,就是因為感念臨水夫人恩情,不與夫人爭彩。
而二十四,則是臨水夫人產(chǎn)難之歲。相傳,臨水夫人學成下山之時,因感念師傅恩情,在拜別師傅后走了二十四步又回頭,古有“辭步隱歲壽”的說法,許真人算出夫人二十四歲將有劫難,叮囑她雙輪年間勿施法術,如有危難,可咬指拋血,以解厄矣。恰逢夫人二十四歲,天下大旱,白蛇禍害人間,夫人不顧有孕在身,施法祈雨,斬白蛇,最終產(chǎn)難而逝。因而在修建臨水宮祖廟時,邑人將十八和二十四兩個數(shù)字融入臺階數(shù),以示感恩夫人,一步一念。
儀門灰塑·平平安安 萬象大吉
臨水宮祖廟儀門氣象萬千,灰塑是其精華。仔細觀察的話,可以看見儀門頂上灰塑為是一只大象身披鞍韉,背負寶瓶,寶瓶中豎畫戟,宮廟建筑由于是皇帝敕封,多塑龍鳳麒麟等,為何臨水宮儀門頂上最為重要的位置塑一只大象呢?這還是取諧音,象為“萬象”,鞍韉為“安”,寶瓶為“平”,畫戟為“大吉”,合起來就是“平平安安 萬象大吉”。
關于臨水宮的傳說還有很多很多,本期古田文物故事就先介紹到這,如果想了解更多關于臨水宮的故事,歡迎多走走看看臨水宮。
來源:古田縣文體和旅游局 部分內(nèi)容引用自《古田縣志》、《古田臨水宮志》等,部分圖片引自古田臨水宮)
責任編輯:劉寧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