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縣市頻道 壽寧新聞

集美大學誠毅學院支教隊壽寧下黨支教見聞

留守山里娃 快樂過暑假

2016-07-26 08:34 來源:寧德網 張文奎

1-1

圖文并茂的繪本課受到學生們的歡迎。 見習記者 繆星 攝

1-2

集美大學誠毅學院學生傅培清在教孩子們讀繪本。 韓芝 攝

寧德網消息(記者 張文奎)7月25日傍晚時分,來自集美大學誠毅學院支教隊的幾位大學生走了一個多小時的山路,來到壽寧縣下黨鄉(xiāng)后壟村的王麗芳家里,原來王麗芳因為弟弟生病,要照顧弟弟三天沒來參加夏令營。支教隊的隊員們擔心她,帶著繪本來到麗芳家。繼去年到下黨鄉(xiāng)支教后,該學院師生牽掛這里的孩子,今年7月18日再次來到該鄉(xiāng)開展支教活動。

下黨中學校長黃清春說,從2015年起下黨中學改成九年義務教育一貫制學校后,下黨鄉(xiāng)遠近村莊的226名學生都在這里上學。“這幾年,我們學校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心下,先后投入了200多萬元改善基礎設施,班班通了網絡,有了電腦,校風校貌得到極大改善。但受制于自然客觀條件,軟件配套一直沒跟上。特別是到了暑假,很多留守兒童怎么過成了學校老師頭疼的問題。沒有家長管,又沒老師教,不僅浪費了暑期,還存在安全隱患。”黃清春說道。

正是基于這樣的緣由,支教隊選擇了下黨鄉(xiāng),而下黨鄉(xiāng)的留守兒童們也選擇了支教隊的大學生們。這種雙向選擇源于支教隊師生在教學模式上的創(chuàng)新和教材上的用心。

“傳統(tǒng)支教局限于師生二元對立的模式,這就等于孩子們的暑期還要上課,扼殺了孩子們玩的天性,效果也不好。因此,我們采用了暑期閱讀夏令營的方式,以圖畫繪本為教材,讓孩子們在玩中培養(yǎng)閱讀的習慣和樂趣。”該支教隊帶隊老師、集美大學誠毅學院思政教學部副主任陳歷說道。

吳俊楠,本是個頑皮的孩子,父母在外務工,一到暑假更是在山里頭撒開了玩。在支教隊的悉心引導下,他成了班里頭最愛看書的學生之一,每看完一本繪本,他都向支教隊的隊員們索要新的讀本。

這種變化是可喜的,年齡小的孩子能連續(xù)聽完三個繪本故事,年齡大的經常能自覺到圖書角找書看。很多孩子甚至廢寢忘食,跑回家扒拉一口午飯,就趕回學??磿?。

教育的力量在山間生根發(fā)芽。后壟村的王麗芳小朋友,每天走二十五分鐘的山路趕來參加夏令營活動,她聽說老師要上石頭畫的課,自發(fā)為老師提來一袋石頭。

為了讓支教達到良好的效果,支教隊的學生們在層層選拔后,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培訓。期間,集美大學法學院社會學系社會工作專業(yè)教授巨東紅、廈門市思明區(qū)檳榔小學副校長呂珈臻等專家做了專業(yè)的崗前培訓。

良好的支教成果不僅來自于細心和專業(yè),更多來自于不忘初心的堅守,還對大山孩子的一份人文情懷。每次問孩子們?yōu)槭裁床换丶?,回答總是?ldquo;家里沒人,不好玩。”這樣的回答,讓支教隊有了義不容辭的理由。

過完暑假就是大三學生的李進明是壽寧人,這是他第二次到下黨鄉(xiāng)支教,小時候就是留守兒童的他,對下黨鄉(xiāng)的孩子們更多了一份感同深受的體驗。“我們小時候暑假其實是最難熬的,沒地方去,也找不到父母,只能每天看著山里的日出日落,數(shù)著日子早點過去。”

兒時的遺憾讓李進明在支教中得到了彌補,“看著孩子們都開開心心學到知識,也讓自己的青春更有意義,我們不是付出,恰恰是收獲。”李進明說道。

原來,今年到下黨鄉(xiāng)支教,學生王凱就認出了他,在手工藝課上還畫了大猩猩頭像送給李進明。“去年,我的代號是猩猩老師,沒想到孩子們都記得,這是我收到最有意義的一份禮物。”李進明說道。

支教隊的付出,村民們也看在眼里,記在心頭。“去年食堂所有的柴火都是村民們準備的,今年我們要向村民們買,他們硬是不收錢。”陳歷說道。

來自安徽安慶的何蒙蒙,曾經也是一名留守兒童,她深刻體會到教育對于鄉(xiāng)村兒童的意義。她說:“眼下,精準扶貧在全國推進,作為一名大學生,我們有責任和義務盡己所能。校祖陳嘉庚傾其所有辦學的精神至今鼓舞著我們,支教的時間很短,但它的意義卻是可以傳承的。明年我們還會來,畢業(yè)后,讓學弟學妹們繼續(xù)來。”

 

責任編輯:吳圣錦

關鍵詞

支教 下黨鄉(xiāng) 李進明




返回首頁
相關新聞
返回頂部
寧德網簡介 版權聲明 聯(lián)系我們 加入我們

寧德網 版權所有,未經寧德網書面特別授權,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

互聯(lián)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:3512014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號:1309374

廣告聯(lián)系:0593-2831322 職業(yè)道德監(jiān)督、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新聞熱線:0593-2876799

寧德市新媒體網絡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:寧德市蕉城區(qū)蕉城北路15號閩東日報社三樓

閩ICP備09016467號-17 網絡舉報監(jiān)督專區(q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