勤廉閩東丨 黃槐:心系蒼生 務實為民
“做官要像黃山公,百姓冷暖放心中;做人要像黃山公,積善積德積陰功?!鼻О倌陙恚@首民謠一直在閩東山區(qū)廣為流傳,民謠贊頌的“黃山公”就是愛民清官黃槐。
黃槐(生卒年不詳),壽寧縣清源鎮(zhèn)韶托村人。宋政和二年(1112年)進士,宣和三年知徽州?;罩萑紊?,為了救萬民于水火,寧愿犧牲個人仕途,開倉放糧賑災救民。棄官后更名“黃山”,歸隱鶴溪,為當?shù)匕傩兆隽嗽S多好事善事。黃槐心系蒼生,一生為民,是福建歷史上民間影響力最大的愛民清官之一。
黃槐知徽州期間,正是宋徽宗昏庸,奸臣蔡京操縱朝綱,大舉修建“艮岳”,百姓徭役賦稅繁重,加上蝗、旱災害頻頻,徽州一帶哀鴻遍野、民不聊生。黃槐憂心如焚,連發(fā)奏章懇請朝廷開倉放糧賑災,但朝廷不顧災民死活,不僅不予賑災,還加緊催逼徭役賦稅。
遵從朝廷旨意繼續(xù)橫征暴斂,可以保住仕途富貴,卻要把數(shù)十萬徽州災民逼向絕境;如要拯救在死亡線上掙扎的徽州災民,就必須打開官倉放糧賑災。而放糧賑災違背了朝廷律令,不僅多年寒窗苦讀來之不易的仕途富貴化為烏有,而且還有被朝廷斬殺甚至株連九族的身家性命之危。黃槐面臨人生艱難的抉擇。
做人的良知和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的責任感,促使黃槐義無反顧地傳令所轄州縣開倉放糧賑災?;罩萑嗣癃q如久旱遇甘霖,枯木逢春風,終于有了一線生機。善政一時,公論百世。至今徽州一帶還流傳著民謠:“黃知府,賑糧谷;掛冠印,救萬民?!?/span>
宋靖康元年(1126年),黃槐放糧賑災后決定離開腐朽的官場,回到遠在千里之外的福建長溪縣鶴溪隱居,為了紀念徽州仕宦時光和轄境名山——黃山,黃槐改名“黃山”。
當時壽寧尚未建縣,為長溪縣轄境,鶴溪周邊方圓數(shù)千里山深林密、野獸猖獗、交通閉塞、文化落后。隱居的黃槐本可以徜徉山水、悠然南山,但目睹鶴溪山區(qū)的貧困落后,“不為良相,則為良醫(yī)”的人生追求驅(qū)使黃槐將開發(fā)開化鶴溪的重任攬上自己肩頭。他組織狩獵除害、設館施教、采藥驅(qū)瘟、修建廊橋、抗旱防澇,為百姓做了一件又一件好事。
一代清官,千秋敬仰。為紀念黃槐,當?shù)匕傩辗钏麨椤按蟮轮辽浦瘛?,為其建廟塑像,又將其故里水庫命名為“黃槐湖”,將其隱居采藥之山稱為“黃山仙巖”。黃槐的事跡被載入省、府、縣志,“黃山公信俗”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名錄,福建省委宣傳部將黃槐列為“閩文化的精神力量”代表人物。
來源:閩東日報 記者 劉源 通訊員 吳文沁
編輯:劉寧芬
審核:林翠慧 周邦在
責任編輯:劉寧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