腳踏實地 精準扶貧
寧德網消息 通過重溫《擺脫貧困》一書和鄉(xiāng)村基層的調研,我認為做好扶貧工作應包含以下三個方面:
扶貧要先扶志
做到扶真貧,真扶貧
(一)先扶志。人窮不能志短,不能簡單地以輸入資金的方式扶貧,那樣容易造成等靠要的思想,久而久之,貧困者不去想辦法動腦筋,見人矮一截,提不起精神,缺乏自信心,不敢闖不敢試,勢必陷進越貧越困的泥塘。經濟落后,生活貧困,但精神不能貧困,要根據不同家庭進行分析對比,找長處找優(yōu)勢,分析希望所在,通過宣傳教育,增強貧困家庭的自尊心,培養(yǎng)自信心,找到幸福感,變“要我脫貧”為“我要脫貧”。
(二)扶真貧。首先,要摸清底細做到“精”。采取網格式排查方式,以村為單位,對貧困家庭人口進行依次排隊造冊。其次,要公開確認做到“準”。對排隊造冊的名單張榜公布,杜絕以往有些地方“打招呼”照顧列為貧困對象的現象。對于發(fā)現照顧列入扶貧對象的,除取消名額外,要追究鄉(xiāng)村領導干部的責任。第三,要建檔立庫做到“全”。對于公開之后沒有異議的對象,依托寧德師院的技術力量建立數據庫,之后每年根據幫扶實際情況進行動態(tài)管理,精準到戶到人。
(三)真扶貧。要深入基層,沉下心去,與人民群眾同協(xié)商共探討。以鄉(xiāng)村為單位制定鄉(xiāng)村和每個貧困家庭的遠中近目標,明確縣鄉(xiāng)村班子領導的責任。同時,根據不同貧困家庭的狀況進行分類幫扶,全力推進。如,福鼎市疊石鄉(xiāng)黨委政府認真開展領導包戶“五個一”和單位包村“六個一”活動,努力做到:堅持生產發(fā)展扶貧脫貧一批,堅持整村搬遷扶貧脫貧一批,堅持生態(tài)補償扶貧脫貧一批,堅持思想教育扶貧脫貧一批,堅持制定保障扶貧脫貧一批。
扶貧要增財力
做到既輸血,更造血
(一)增強村級集體經濟實力。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,集體經濟好比水庫,貧困家庭好比下游的壩頭,水庫無水壩頭干。所以,要做大集體經濟,增加村財收入。如,古田縣大橋鎮(zhèn)張洋村,抓住增加村財收入這一重點,各幫扶掛鉤單位以扶貧實現造血功能為目標,前年開始開發(fā)建設村集體菇棚,村財收入實現零的突破,去年達到25.92萬元。村財的增加為開展精準扶貧打下堅實基礎。
(二)因地制宜,項目帶動。根據每個村的地理條件和實際情況,因地制宜制定發(fā)展項目的規(guī)劃,一是把對貧困家庭的幫扶資金,納入村經濟發(fā)展項目的盤子,同發(fā)展共受益,增加貧困家庭固定穩(wěn)定的資金收入,帶動其參加發(fā)展項目的建設及發(fā)揮監(jiān)督的作用。二是對有文化有基礎的農民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,并幫助他們解決勞動產品的出路。平湖南嶺村組建農民合作社為兩戶貧困農戶推銷土雞蛋,每戶月收入約3000元。三是企業(yè)農莊“大手牽小手”,招收一批當地農民務工。疊石鄉(xiāng)蘇山村的蘇景農家樂,因地制宜開發(fā)荒山建設休閑農莊,長期雇傭20多名村里的農民,每年發(fā)放工資近30萬元。
(三)建立傷殘保險和教育基金。通過對古田縣平湖鎮(zhèn)南嶺村的兩戶貧困戶的調查發(fā)現,造成農村一部分家庭困難,陷入貧困狀況,除了因生產條件差、文化程度低外,主要還是家庭主勞力有傷病,并且子女小,都在外村讀書。因此,要在進一步做好農村醫(yī)保的同時,建立農村傷殘保險基金和貧困家庭教育基金,減輕貧困家庭的醫(yī)療教育負擔。
扶貧要下真功夫
做到滴水穿石,久久為功
(一)練好基本功。習總書記在寧德工作期間要求干部要苦練“密切人民群眾”這一基本功,認為要提高領導水平,就要眼睛向下,善于從群眾的實踐中汲取營養(yǎng),獲得真知,要求領導干部要深入實際,深入群眾,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。同時認為沒有這樣一套基本功,就不是一個稱職的領導干部。扶貧工作直接面對的就是老百姓,就是做群眾的工作,如果脫離了群眾,脫離了實際,就不可能做好工作,所以練好基本功極其重要,各級干部要切實做到頭腦里想著扶貧,心目中裝著群眾。
(二)選準配強村級班子。要按習總書記在《擺脫貧困》一書中提出的為官四要(為官之本在于為官一場,造福一方;為官之理在于講奉獻;為官之德在于清廉;為官之義在于明法)的要求選準配強村級領頭羊,解決一些村支部軟弱渙散和村財糊涂賬的問題。下派干部掛村當第一支部書記的做法效果明顯,可根據現有貧困村情況,適當擴大下掛的人數。
(三)滴水穿石,鍥而不舍。扶貧攻堅要傳承“滴水穿石”的閩東精神,盯住目標不放松,鍥而不舍地一任接著一任干,一任干給一任看,共繪一張藍圖,同奏一篇樂章。要有“功成不必在我任”的胸襟,克服短期行為,使扶貧工作能夠精準發(fā)力,持之以恒。
總而言之,只有腳踏實地,做“精”做“準”扶貧工作,才能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。
責任編輯:陳淑琴